何为胆固醇健康水平?
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个:一是内源性的,即由肝脏合成的,这部分约占总胆固醇的70%;另一部分是外源性的,即来自于食物中的胆固醇,大约占30%。
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,尤其是动物的内脏和脑中最高,而鱼类和奶类中的含量较低,如每100克猪脑、鸡蛋黄分别含胆固醇2 571毫克、2 850毫克。
人体每天究竟应该摄入胆固醇多少呢?专家认为,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为不超过300毫克为宜,大约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量。老年人每天应吃100~150克肉食,1~2个鸡蛋,约折合胆固醇200~300毫克。
要维持体内正常胆固醇水平,日常生活里应尽量选用低胆固醇的食物,比如各种植物性食物,还有禽肉、乳品、鱼、蛋清等,避免高脂肪、高胆固醇的食物,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,如猪油及各种动物油、脑、鱼子、蟹黄等,还要注意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固醇的食物,如各种绿色蔬菜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。在适当摄取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时,可增加富含磷钙的大豆制品、蘑菇类等食物的摄入,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,维护血管功能。
胆固醇含量过低的"危险"
人们都知道,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如果过高,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,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、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。但血液中的胆固醇如果过低,对身体也会造成损害。近期一些研究结果显示,人体内胆固醇过低易衰老,易患癌症、抑郁症等疾病。
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"建筑材料",用以支撑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形状。胆固醇不足的细胞就好像是一盒带有小洞眼的果冻,当与大脑情绪调节化学分子接触时,致密性差的细胞就无法作出适当的反应。细胞的工作机理类似锁与钥匙,细胞是锁,神经传递是钥匙。如果细胞结构不佳,钥匙便可能难以开锁,激活不了细胞,人的情绪因此出现极不稳定现象。
而且,人体缺少胆固醇时,细胞膜组织就会遭到破坏,噬异变细胞白血球的功能及活性减弱,不能有效地识别、杀伤和吞噬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变异细胞,人体就会患癌症等疾病。
资料显示,机体内胆固醇过低的人,患结肠癌的机会是胆固醇水平正常人的3倍,其他癌症的患病率也大大提高。
人体胆固醇绝不是可有可无,而是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,以使生理过程顺利进行。每个人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三大营养素,即蛋白质、脂肪和糖类(碳水化合物),其中的脂类主要包括三酰甘油、磷脂和固醇类三类,胆固醇就是固醇的一类,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固醇。它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,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有着重要作用;胆固醇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原料,是抗老防衰、延年益寿的重要物质,也是体内多种激素的重要原料,如类固醇激素、维生素D、胆汁酸的重要原料。
高胆固醇=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
20世纪40年代末,人们已经注意到高胆固醇的国家有更高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。但胆固醇是如何形成的呢?它是如何实现血液传送,又是如何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呢?
戈夫曼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年轻的助理教授,他在劳伦斯·伯克利国家试验室展开对心脑血管病的研究,特别是具有引发心脑血管病嫌疑的胆固醇。
戈夫曼把患者的血液标本放进一台超高速离心器里,快速旋转标本,从而使较重的分子沉积下来,较轻的升起来。结果发现,血液里的蛋白质表现得很不稳定,有些沉积到了底部,有些则浮到了上面,并在顶部形成了蜡质层。
通过日以继夜的研究,研究人员认识到漂浮在表面的这个蜡质层就是血液中的脂蛋白。它们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化合物,正是它们携带胆固醇在血液中运行。携带着胆固醇的脂蛋白和普通的蛋白质不同,普通的蛋白质只会沉积在底部,它们却会漂浮起来。如果在人体的血管里,脂蛋白胆固醇就会沉积在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,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,阻塞相应的血管,引起冠心病、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