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卒中大国,尤其是复发性卒中发病率位于世界之首。WHO MONICA项目报告显示:中国北京的人群中,男女复发性卒中百分比达到27%,均高于其他国家。因此,“在预防卒中的同时,如何注意保护心脏,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,实现心脑‘双重保护’,显得尤为重要。”
第一重保护:动脉粥样硬化是关键
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,人们已经发现导致卒中和冠心病发生的“元凶”——动脉粥样硬化。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全身性疾病,也是冠心病和卒中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。
研究发现,动脉管壁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会逐渐发展成血栓。如果血栓不稳定而从血管壁脱落,就可能被血流带走并停留于循环的某一部位,特别是血管分叉处,从而引起循环阻塞。另一方面,逐渐增大的血栓本身也可引起动脉栓塞,从而引起急性血管事件的发生,如心肌梗塞、不稳定性心绞痛、心血管性猝死,以及缺血性中风、一过性缺血发作。
一项针对EUROPA、HOPE和PEACE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,共纳入了29805名不伴心力衰竭或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,结果表明ACEI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高达18%,降低卒中风险23%。
在06年的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(CAD)二级预防指南中,ACEI被推荐为CAD二级预防的初始和持续用药。2007年发表的ESC/E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,普利类药物(ACEI)获得最多推荐的10项适应症,其中包括了颈动脉粥样硬化。
第二重保护:降压达标是基础
除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外,卒中患者还要对高血压进行积极干预。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,据统计,70%~80%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。即使平时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,其发生卒中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4倍。此外,血压每升高20/10 mmHg,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即增高一倍。
|